场外配资炒股 赓续家国记忆,杨泗洪后人陈兆安以笔墨重书烈士碑文_陈书樵_抗日_精神
(速新闻记者 倪家乐 周烨)在宿城区马陵公园,一座静静矗立的抗日烈士碑上,镌刻着“暴日入侵 蘇北淪陷……”的碑文。历经风雨的字迹,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军民同心、共御外侮的历史。近日,陈兆安以书法艺术再次唤醒这段不能忘却的记忆。
8月22日,记者在宿北大战纪念馆见到了陈兆安。陈兆安是清末抗倭守台壮烈殉国的宿迁籍民族英雄杨泗洪的外玄孙,也是当年碑文原笔书写者、著名书法家陈书樵之孙。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陈兆安决定重新书写抗日烈士碑文,既是对先烈的致敬,也是对家族艺术与精神传统的延续。“继承革命意志,传承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的精神,这是我祖父书写碑文的初心,也是我提笔的使命。”陈兆安认真地说。
展开剩余52%据了解,抗日烈士碑立于1959年,位于宿北大战纪念馆的勺湖桥东侧。碑正面写着“抗日烈士碑”,背面为纪念碑文。碑文由原宿迁县副县长叶汉英撰写,书法出自陈书樵之手。
陈兆安选择以行楷体书写,延续陈书樵厚重饱满的笔法风格。“整幅作品宽97厘米、长180厘米,一百余字,我凝神写了3个多小时。”陈兆安说。除了抗日烈士碑纪念碑文,陈兆安还书写了杨泗洪墓前的楹联,将先人正气凛然、誓守家国的情怀融于笔墨之间。
杨泗洪,这位从宿迁走出去的民族英雄,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拒不执行清政府撤台命令,毅然留下与台湾帮办刘永福共守台南。他舍官弃爵,甘作“逆臣”。1895年,他在追击日军时中弹殉国,年仅49岁,被誉为“黑虎将军”,其灵柩后来归葬宿迁。
“我的父亲一生都在搜集杨泗洪将军的遗物与事迹,每年我也会带着子女祭扫杨公墓,我计划将祖父当年用钢板刻写的《神道碑》和家中一直收藏至今的杨泗洪将军官帽筒捐献出去。”陈兆安激动地说,“杨泗洪将军身上的精神是我们家的传家宝,我们从未忘记他。”
一段历史,两代书写;一方石碑场外配资炒股,百年正气。陈兆安以笔为媒,连起了家与国的记忆,也让抗战精神在墨香之中生生不息、永续传承。
发布于:江苏省优配达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场外配资炒股 <p>2025年1-6月份
- 下一篇:没有了